
中國實施的交通管理系統,主要以城市道路和快速路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為主,以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為實施主體,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中山、杭州、青島、濟南、南京、哈爾濱等多個城市開展應用。通過互聯網、廣播、手機短信訂閱、可變情報板等多種形式為公眾提供實時動態交通信息服務。隨著智慧城市逐漸興起,智能交通成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交通在中國,城市發展現狀如何?
一、智能交通未來10年將投1820億
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規劃》、《道路交通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多項政策扶持,預計未來1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之巨。截至2012年8月10日,全國共有19個省市公布了智能交通投資計劃,涉及投資金額高達78.05億元。其中,投資額度最大的是河北省,計劃投入24億元建設“道路動態科技防空工程、交通運輸綜合協調指揮與服務工程”。投資額度最少的廈門市,也計劃1400萬建設“仙岳高架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受到市場關注的智能交通項目還有:北京市投入10億-15億元建設“1700處綜合信號控制系統建設項目”、呼和浩特市投入2.6億元建設“智能交通管理與視頻監控系統、嘉興市計劃6.15億元進行“智能交通總體建設”、石獅市計劃投入11億元“提升城市交通質量”等。
二、智能交通在中國:雨后春筍般興起
河北:智能交通實現高速路氣象預警精細化
據從河北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該廳日前印發了《河北省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3—2020)》,提出要建成能夠基本適應河北省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要求的智能交通體系,力爭到2020年進入全國智能交通建設先進行列,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河北省智能交通建設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能夠基本適應河北省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要求的智能交通體系,力爭到“十三五”末進入全國智能交通建設先進行列,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省智能化交通建設的8項任務是,在智能化交通控制與管理方面,提高省、市兩級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對船舶、航道和港口的全方位監控監管、智能指揮和高效調度;在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方面,提高高速公路、重點航道精細化氣象預警水平,推動建立應急聯動和救援服務體系;在綜合交通信息服務方面,形成覆蓋城鄉、兼顧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體系;在智能化公共交通管理方面,建成覆蓋公交、地鐵、出租車、綜合樞紐的城市客運智能化協調服務體系;在貨運組織管理方面,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單證信息共享和通關一體化服務;在綜合交通電子支付方面,完善聯網收費系統,形成跨區域、多模式的綜合交通電子支付體系;在智能交通標準化方面,加強交通運輸網絡運行監測等應用與服務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在智能交通產業化建設方面,營造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全省智能交通產業體系形成。
煙臺:智能交通提速市區車行
近年來,隨著煙臺機動車數量和駕駛人數量激增,城市交通擁堵和公路交通安全問題現象越來越突出,借助智能道路交通管理服務系統來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已經成為各地通用手段和必然趨勢。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技科科長王洪斌介紹,“智能交通系統”是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建立的服務系統。突出特點就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
煙臺自2003年開始籌建,經過近10年的努力,目前煙臺共建成交通信號控制路口103處、電視監控73個、電子警察14個、警務卡口4個、室外誘導大屏5塊。在緩解擁堵的同時,“智能交通系統”還能有效治理城區亂停車、亂行車等交通違法行為,降低交通違法率和交通事故率。初步測算,非現場執法量將提高100%以上,重點交通違法率降低50%以上。
蘭州:社會發展藍皮書看好智能交通
1月22日,甘肅蘭州市社會科學院發布的《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2012—2013》稱,蘭州“治堵”可運用先進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術,綜合考慮道路、駕駛員和車輛等因素,系統地解決交通問題。智能交通系統就是體現這一思路的最有效的交通擁堵治理措施。
藍皮書提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車、路的矛盾日益凸顯,道路面積嚴重不足,路網密度低,路網結構失衡,通行能力不夠。原有的城市交通建設理念、管理模式、執法力度等都相對滯后,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式。藍皮書稱,蘭州必須加快研究適應城市交通發展現狀的系統和設備,研究相應的管理技術,全面引進和應用智能交通系統,來緩解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